没有什么强势逆袭,没有什么跨考一战上岸,2021级英语4班霍玮琳的考研故事在所有考研神话中显得“平平无奇”,但正是这份“普通”,让她的经验格外真实:成功上岸广州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她用一个闪闪发光的“上岸”,为自己的本科阶段画上句号。

考研也讲“精打细算”
“选择学科英语考研的理由,其实挺简单,”霍玮琳笑着说,“就是喜欢教育,想当英语老师!” 定下目标后,她开始了“精打细算”:省内哪些高校这个专业强?报录比怎么样?学校给的资源足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外国语学院组织的师兄师姐们的考研分享会、导师的建议给了她很多参考。综合自己实力和各方面因素,广州大学成了她的心仪之选。

备考日程表
谈到考试内容,霍玮琳掰着手指数起来:“政治、英语二、333教育综合、856语言学。整体难度不是特别高,但教育综合和语言学这两门,要背的东西真的像小山一样高,对记忆力绝对是场硬仗!” 她特别提到本科时学的《英语教学法》帮了大忙。“这本书正好是广大复试的参考书之一,很感谢本科阶段老师们扎实的教学, 让我复试时心里踏实不少。”
备考时光:她的“笨办法”与“小心得”
霍玮琳的备考从大三下学期就悄悄开始了。3月份,她断断续续地翻着333和856的教材,算是“热身”。到了7月,正式开启“一轮背诵”模式。9月开学后,才是真正的冲刺期——课业还没结束,开题答辩、期末考试一样不少,学习计划必须“见缝插针”。

专业课学习笔记
“我的经验是,计划不能死板,”霍玮琳分享道,“得根据自己状态随时调整。今天状态好,多背点;状态差,就巩固下昨天的,灵活点,别把自己逼太紧。” 时间管理上,她有个简单有效的习惯:每天开始学习前,先清楚自己“今天能啃下多少内容”,然后列出具体任务清单。“用手机APP记录时间、打卡任务也挺管用的,能帮自己聚焦。”
备考路上,她试过各种方法:自己闷头学、报班、找上岸的师兄师姐取经。她坦言,“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摸索出最‘合身’的路子。别人的鞋再好,也不一定适合你的脚。”
——最大的“拦路虎”?背了就忘!
“背到后面真的会崩溃!”霍玮琳说起这个,表情都生动起来,“那么多知识点,感觉刚记住又忘了,特别容易焦虑。” 她的应对策略是:先深呼吸,稳住心态!她表示,急也没用,告诉自己这很正常。还有就是“关键词法”!她表示,背诵大段内容,可以先划出几个核心词,试着用自己的话串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要“输出”。“关上书,自己动手画框架、写要点,或者讲一遍,再对照书检查,记得特别牢。”霍玮琳说道。
——备考路上,情绪低谷怎么办?
“当然有想放弃、想哭的时候!”霍玮琳很坦诚,“这种时候,我觉得硬撑着学习反而没效率。不如停下来,跟朋友聊聊天、吃点好吃的,或者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听听歌、散散步。等情绪平复了,再回去学习,效率高得多。别对自己太苛刻,允许自己有情绪,但别让它拖垮你。”
——笔试靠“背功”,面试靠“真功夫”
“复试笔试没那么可怕,把参考书啃透就行。”霍玮琳总结道,“面试才考验人!得现场演讲、快速抓重点、流畅表达。” 她建议学弟学妹们:“复试准备别光闷头背书,多对着镜子练练口语表达,找点真题模拟面试,锻炼随机应变的能力。站在老师面前不慌,才是关键!”
收获的不只是录取通知书
回顾这段“苦行僧”般的日子,霍玮琳觉得收获远不止一张录取通知。“最大的感受是,我的学习能力真的被‘逼’出来了,人也变得更坚韧、更能沉下心了。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一点点在进步,这种踏实感很棒!”
谈到“上岸”的关键词,她说是“自制力”。“举个最真实的例子吧,”霍玮琳笑道,“去年国庆节,朋友圈都在晒吃喝玩乐,自习室空得能听见回音。我也心痒痒啊!但想想考研的目标,还是咬咬牙坐住了。就是靠这样一次次跟自己较劲,坚持下来,到后面就越来越有掌控感了。”
谈到未来,霍玮琳目标清晰:“继续好好学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努力!”她寄语师弟师妹,专注自己,别“卷”别人!不要只关注他人复习进度徒增焦虑。要学会按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保持思考,别“死读书”。看到知识点、社会热点,多问几个“为什么”,想想不同角度,理解才深刻。最最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请坚定地相信自己,相信相信的力量。”霍玮琳对当初那个坚持下来的自己说:“谢谢你的不放弃!这段路不容易,但你做到了!” 她也想把这份力量传递给更多人:“考研不只是考试,更是自我挑战和成长。相信你们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发出属于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