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榜样风采

您的位置: 首页 > 大学生活 > 榜样风采 > 正文

【教师专访】陈瑞志:以代码为墨,以育人为本

时间:2025-08-16   来源:    阅读:

  陈瑞志副教授深耕计算机专业教育17年,用代码搭建知识桥梁,陪伴学生成长。从2008年踏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湛江科技学院前身)的校门起,他便与这所学校、与计算机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陈瑞志老师主讲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等多门课程;主持或参与教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6部,获知识产权10余项;更在指导学生方面成绩亮眼,带领学生完成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项,斩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0多项。当被问及多年教育生涯的心得,他的答案始终围绕着“育人”与“技术”的平衡——让代码服务于人,让教育面向未来。

0ba7c2c3264f88834113b6c229944a69

让技术服务于人与社会

“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而言,大学不仅要教会Unity引擎等技术,更是要培养学生用数字技术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自觉。”在谈及大学教育的核心使命时,陈瑞志老师认为,当代大学教育尤其需要警惕“技术工具主义”的陷阱,再先进的技术手段,最终都要服务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他经常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以就业为导向,在他的教导下,许多学生表现亮眼:翁鸿杰创建运营“寸金学子网”,获百度实习资格,如今为多家公司负责人;朱镇海、吴宇行考入公务员系统;谢林华入职华为;黄纤雅入职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等……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正是他“技术服务于人”教育理念的最佳注脚。

让知识流动起来

“‘学以致用’的震撼比任何说教都有效。”陈瑞志老师表示,让学生看到知识从课堂到产业、理论到实践、技术到人文的流动轨迹,保持教学新鲜度和时代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

在陈老师的指导下,20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陆亦强、陈颖等同学不仅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网络工程等课程时展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更在陈老师的启发下,将目光投向前沿学科研究应用。陈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及时消化知识重点难点,并鼓励他们参与科研项目。在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这些同学积极参与学生科研活动,最终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1

在竞赛与项目中共同成长

陈瑞志老师积极指导学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实现教学相长——学生暴露的问题优化课堂内容,竞赛中的技术突破转化为教学案例,形成前沿科研与基础教学的闭环。

18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吴婷婷、20级物联网工程黄纤雅、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陈泽立等同学组成的智能化水产养殖团队就是很好的例证。在陈瑞志老师的指导下,该团队参与多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获“挑战杯”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及“一种水产智能化养殖箱”发明专利。18级数字媒体技术蔡沛洪、贺子骅等同学获得了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多个赛事的奖项,还获得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五子棋对战游戏软件的软著。

54
236

为学生铺就多元成长路

如何引导学生平衡专业知识学习与创新思维培养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难题。陈瑞志老师采用“三阶熔炉法”:通过拆解经典游戏源码等实践,让学生夯实基础,掌握核心技能;通过“技术+艺术”挑战赛,强制知识重组,实现跨界催化;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程,让创新落地检验专业深度。

针对大学生就业和深造的多元选择,陈瑞志老师也给出了具体建议。他认为就业应聚焦“技术+行业”复合能力,大厂强化算法/引擎开发,中小企业侧重快速原型实现,新兴领域(如AIGC)需技术+艺术双修;深造应构建“T型研究路径”,国内考研瞄准学科交叉,海外留学突出差异化;创业则要验证“最小可行性三角”,通过48小时GameJam测试技术,短视频平台验证市场,竞赛模拟团队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