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佳华,湛江科技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5班本科生,2025年成功被南宁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他用一年时间,从 “就业焦虑” 中突围,用科学规划和超强韧性,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考研之路。

一、认清现实,主动破局
“大三时明显感受到,本科知识储备难以匹配岗位要求,行业竞争压力让提升学历成为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谈及考研的初衷,曾佳华坦言,计算机领域技术迭代快、学历同质化严重,考研是他突破就业瓶颈的主动出击。
在择校时,曾佳华制定了明确策略。避开统考408科目,选择自命题数据结构的院校,降低备考难度;瞄准2025年扩招且报考人数减少的南宁师范大学,精准匹配自身实力;优先选择与本科课程关联紧密的方向,最大化利用已有知识储备。
二、科学备考:分阶段攻坚,拒绝无效努力
曾佳华将备考视为一场“持久战”,并制定了科学的复习计划。大三下学期,主攻高等数学,通过系统性刷题夯实基础,为后续强化阶段筑牢根基;暑假黄金期,启动C语言与数据结构学习,同时坚持每日背诵一小时英语单词;大四冲刺阶段,集中精力攻克数学和专业课,同步推进英语、政治复习,避免偏科。曾佳华特别强调:“难的科目多投入时间,但简单科目绝不能松懈,平衡各科进度才能避免‘木桶效应’。”
三、平衡之道:张弛有度,拒绝 “自我消耗”
备考不是 “苦行僧”,在平衡学习与娱乐休息方面,曾佳华的节奏艺术值得借鉴。在备考前期,每天预留1.5小时健身,且每周休息一天,以相对松弛的状态来享受校园生活和美食,保持身心愉悦;在备考后期的冲刺阶段,暂停社交活动,全身心投入复习,仅通过睡前短暂放松缓解压力。曾佳华坦言,他也常感到时间不够用,甚至多次想过放弃,但他始终告诉自己:“已经付出这么多,绝不能半途而废!”张弛有度的备考策略,是助力曾建华成功上岸不可或缺的一味良剂。

四、学长心里话
回顾考研之路,曾佳华认为,“录取通知书只是结果之一,更珍贵的是学会了在高压下坚持,在迷茫中找方向。这种‘死磕’到底的韧性,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对于学弟学妹,曾佳华建议:第一,尽早确定目标院校,“犹豫是时间杀手”;第二,不要和别人比进度,按自己的节奏稳步推进;第三,请相信 “时间的复利”——现在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