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琨,智能制造工程学院2021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于2025年成功考取东莞理工学院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肖琨的真实写照。谈起自己的备考经历,他笑着说:“我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秘诀,只是全身心地专注于自己认定的事情。回忆备考的那段时光,每天早起晚睡、刷题背题到秃头,非常辛苦,但为了既定的目标,即便再累亦‘终不悔’。”肖琨将自己的备考心得归纳为三个掷地有声的关键词:明确目标、科学规划、保持心态。
一、明确目标,锚定前行航向
在考研的初始阶段,选择合适的院校和专业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枪”,这一枪的精准度直接影响到后续“战斗”的顺利进行。面对众多院校和专业时,肖琨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以及当下的就业方向,对多所院校展开了深入调研。报录比、专业课难度这些关键信息,都被他一一“收入囊中”。经过仔细对比和分析,他最终选定了目标院校。
“要清楚自己的能力,不要和其他考研的同学进行攀比学校的好坏。”肖琨如是说。他深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份清醒与理智,使他在备考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晰的方向感,避免了因盲目选择而产生的动摇,为后续的备考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备考进程
合理规划时间,是考研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肖琨将备考过程精心划分为三轮,每一轮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第一轮复习,他全身心投入教材学习,逐字逐句研读,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轮复习,他认真整理笔记,梳理知识框架,强化重点内容,让知识体系更加清晰、牢固;第三轮复习,则通过真题实战演练,查漏补缺,持续提升自身的应试能力。
对于不同科目,肖琨制定了个性化学习策略。在政治科目的学习上,他紧跟网课节奏,先听课理解,后续再背诵;英语的学习同样不容忽视,他会利用平时的碎片化时间背诵英语单词,暑假则重点攻关大作文,这一策略为后期学习减轻了不少压力;数学科目学习上,他每天固定安排四小时专攻薄弱环节,通过线上平台和学校官网查找资料,打下了扎实的学习功底,为攻克难题做好充分准备。
周末,他会细致地复盘一周的学习进度,将错题按章节归类并抄写,以便于复习和回顾。这种科学合理的规划,让他在备考过程中既能稳步推进,又有效缓解了焦虑情绪,仿佛在平稳的航道上航行,不会因风浪而迷失方向。

专业课复习笔记

英语复习笔记
三、保持心态,铸就坚韧意志品质
考研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态的博弈。备考后期,瓶颈期如同不期而至的风暴,让许多考生陷入困境,肖琨也不例外。
考前一周,模拟题的不佳成绩让他一度崩溃,面对即将到来的“解放”,他陷入“放松自我”的诱惑与“最后冲刺”的压力之间的矛盾中,但他及时冷静下来,迅速调整心态,开始仔细分析模拟题出错的原因,并加倍练习。学习后,他通过听音乐、跑步的方式让自己适当放松,保持平稳心态,直到考场落笔的那一刻。
“如果你觉得你的自制力不好,不妨试着每天跑3公里,坚持一个星期跑完,把这份坚持跑下去的心态用到学习上面,你会发现很有收获的!”肖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录取通知书及学历、学位证书

录取通知书
四、回首往事,心怀感恩
6月25日,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肖琨激动难抑,立刻用手机拍照,第一时间分享给了辅导员常龙惠老师。回忆备考时光,他感慨万千:“备考之路艰难重重,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好在学院给予了我足够的帮助与支持。”从不落锁的自习室是逐梦战场,深夜的灯光见证了数月拼搏的汗水;辅导员常老师的贴心鼓励与关怀,如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内心的焦虑与迷茫;学院精心准备的考研大礼包,满是温情,让他明白自己并非孤军奋战。
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在得知进入复试名单后,学院迅速为肖琨安排了专业指导老师。在老师悉心辅导下,肖琨的忐忑之情逐渐消散,面试时自信与底气大幅提升。“复试期间,学院雪中送炭般的指导帮助,如同暖流般沁入心田。母校的关心与支持,我将永远铭记!”肖琨满怀感激地说。

学院派发考研加油大礼包
考研的意义,不仅在于最终的结果,更是一段宝贵的人生历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愿我院学子都能以肖琨为榜样,向他看齐,最终抵达自己心中的理想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