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华
【“研梦人”】从校园记者到云师大新闻学专业总分第一
作者:肖陶荣、黄文惠        来源:党群工作部         编发:dwxcb        初审:        复审:        终审:        发布时间:2020-08-17        阅读量:

肖陶荣,我校2015级土木工程专业学子,在校期间曾任中国(广东)高校传媒联盟部委、我校党群工作部新闻中心主任,荣获第二届广东省大学生新闻作品评选文学类三等奖,2016年度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奖,我校十佳记者等多项荣誉。

肖陶荣


从新闻小白到学校“十佳学生记者”

肖陶荣在采访中

肖陶荣与新闻中心的小伙伴们

结束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肖陶荣来到了港城——湛江市,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初入大学,在各类学生机构的招新中,肖陶荣一眼就看中了学校官方媒体的运营机构——新闻中心。回想刚加入新闻中心的那段时光,肖陶荣笑言:“我这个新闻小白,没少让老师头疼。面对受访对象,我比他们还紧,满脸通红、吞吞吐吐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获取新闻素材时,粗心大意地把主题、地点等新闻要素抛诸脑后。所幸老师们耐心地教导我、鼓励我,使我在一次次尝试中进步,逐渐掌握采访的技巧。”

肖陶荣加入广东高校传媒联盟

一个偶然的机会,肖陶荣接触了广东高校传媒联盟(下称联盟),并成为其中一员。联盟是由中国青年社广东记者站主办的一个全省校媒学子的平台,以公众号为主要渠道提供内容生产服务。在联盟的日常工作中,使他接触到了省内各大高校的校媒爱好者。这些校媒爱好者们可以为了一篇深度报道,在精神病院进行长达三个余月的跟踪采访,也可以为了一名学子的诉求,不惧风险地揭露黑幕。对于他来说,这个平台让他看到了一位位勇挑重任的校媒人,校媒人们对新闻理想的追求也更加激励他前进。

如果说,联盟的工作让肖陶荣明白情怀的重要性;党媒的实习经历则让他对新闻人坚守真相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肖陶荣参加217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成果发布会

肖陶荣的新闻作品获奖证书

大二暑假,肖陶荣成为湛江日报社的一名实习记者。党媒的工作与校媒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面向的受众、采访的题材、稿件的风格等等都存在差异。而且由于地域的原因,一些受访对象习惯用当地方言进行交流,这对于非本地人的他来说是个难关。所谓勤能补拙,肖陶荣养成了在采访过程中边用笔记录要点边用手机录着音的习惯,当录音中存在实在听不懂的话语,他就去请教本地记者,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在一次外出采访中,肖陶荣与同事采访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足球界的前辈,老先生谈起了自己辉煌的事迹,但叙述中的一个细节却显得有些模糊——这是哪一年的哪场赛事?事关新闻真实性的问题,肖陶荣和他的同事丝毫不敢含糊。他们辗转找到了当年队员的联系方式,并通过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最终确定那是1995年的甲A联赛。


逐梦新闻考研路,考出总分第一398分

有人说,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一遍去洗。等到上了考场的那一刻,灯亮了,你就会发现,只要你认真地洗过了每一个地方,那件衣服一定可以光亮如新。

于肖陶荣而言,考研这件衣服他洗了两年。

肖陶荣获取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

肖陶荣以总分398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云南师范大学

2019年,在考虑了自己兴趣、优势、发展前景的前提下,他选定了云南师范大学新闻学学硕专业。通过各方途径,他收集分析了学院近五年的真题,并在九月开学前把参考书目背诵了两遍。然而,当年的招生简章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参考书目全部更换。这意味着他需要从头开始。在经历复杂的心里斗争后,他还是按原计划,重新选书,购书。临近毕业,面对着本科学业与考研的双重“夹击“,他尽力平衡两者的关系,但仍心力交瘁、顾此失彼。当年英语国家线的六分之差让两门专业课第一的肖陶荣无缘复试。

“他一定要上研究生。”这是在失败后,肖陶荣对自己说过的最多一句话。在父母、老师们的支持与鼓励下,他重新踏上征程,开始了二战之路。在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后,他仍以原院校作为目标院校,制定了每一阶段的复习计划,继续过着朝八晚十一的生活。八个月的复习之后,他再一次踏上了考场。

398,总分第一。终于,他顺利地进入复试。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复试时间一推再推,直至六月初才进行。作为复试名单中唯一的一位跨考生,肖陶荣丝毫不敢懈怠,向这最后的一战发起总攻。复试后的第二天,他收到拟录取通知,长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获得荣誉的光鲜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苦功,跨过迷茫、挫折、失败,努力的果实也许会迟到但一定会兑现。

分享到: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