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

(一)专业概述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于2011年开设本科专业舞蹈编导(音乐方向),2013年申报音乐学专业并获得教育部批准,同年正式招收音乐学专业学生,2017年5月,音乐学专业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新设专业评估,获得了学士学位的授予权。至今近10年专业建设过程中,取得快速的成长,现为艺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在校生共有728人。

本专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目前共有教师54人(含外聘教师),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1人。现在职专任教师42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38人,为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本专业累计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50余篇,负责主持及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其中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1项。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多次在国内重要赛事上获奖,其中有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合唱)、广东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合唱)、广东省大学生第四届声乐比赛三等奖(声乐)、广东省大学生第四届声乐比赛二等奖(合唱)、广东省高校体育舞蹈锦标赛团体奖及各多次单项一等奖项以及各行业、协会的高水平专业大赛均硕果累累。

(二)学位证书

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粤西地区、辐射珠三角、积极对接北部湾城市群,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突出的音乐教学、音乐创编、音乐表演能力,能够在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中小学校、文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文艺团体等领域从事教学、表演、创编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普及性应用型人才。即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的音乐教育专业能力,具备一项专业特长、一种职业技能、一项合作性艺术实践能力或创新创业能力。

(四)专业特色

近年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本专业能够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务实求新的风貌,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在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

1.音乐学专业是寸金学院重点建设中的特色专业。1.5+1.5+1的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结构,即1.5学年专业基础教育+1.5学年专业综合教育+1学年职业教育与集中实践,确保本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夯实专业基础,同时能够在个人兴趣或专业发展方向有更深入、广阔的学习,并掌握最基本的音乐教学能力。

2.结合对行业需求、岗位能力的分析,以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充分强调选修课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大幅度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构建以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为基础,以专业基本技能为核心,延展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职业技能选修课程,实践性选修课程等五大课程平台。特别是将各类艺术表演团体的活动以课程的形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将指导教师、学生、课时、学分等制度化。如合唱团、管乐团、民乐队、古筝乐坊、重唱与小组唱、电声乐队、舞蹈队等,以固定的课时和相对固定的人员,持续展开实践性课程5个学期。

3.本专业立足于粤西乃至广东区域海洋音乐文化、与“非遗”艺术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优秀的传统非物质文化资源,构建校本特色课程;并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为中心,构建基于“创意工坊”为平台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

(五)主干课程

乐理与视唱练耳、多声部音乐基础、钢琴、声乐及器乐类技能课程、教师教育类理论及实践课程、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基础、中国音乐史与名作鉴赏、西方音乐史与名作鉴赏。

(六)实践教学

本专业以核心延展式课程体系为基础,构建多样式开放性的实践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学期专业观摩、班级汇报演出专场、毕业汇报演出专场、毕业设计、创意工坊,以及学生自主的开放性多样化专业实践。

(七)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各市、区公办或私立中小学校、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部分优秀毕业生推荐就业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或行政管理、辅导员工作;近年来,在学校及学院的支持下,不少毕业生考取国内高校的研究生,继续深造,如:华南理工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

(八)教学团队

合唱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蔡觉民教授

团队成员:杨明亮(特聘)、刘思宇、杨卓尔等

合唱教学团队主要承担本专业合唱与指挥基础、合唱与指挥主修课程,并致力于合唱团的建设;本团队特聘湛江市合唱协会副会长杨明亮老师为合唱团指挥,一直以来秉承着“以赛促教”的原则,先后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省内外专业合唱比赛,曾获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二等奖、广东省一等奖(合唱)、广东省大学生第四届声乐比赛二等奖(合唱)等

声乐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郭俪雅(教授)

团队负责人:黄坎文

团队成员:杜献、陈威、陈柳江、刘坪、毋昆、赵丽、向昱霖、周靖靖、李竹、王一帆等

声乐教学团队主要承担本专业声乐技能、重唱小组唱等课程,并拥有省级精品课程《声乐》平台,经过多年的建设,根据声乐课程特点,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讲授与师生讨论、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等方式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声乐演唱及表演的能力。团队带头人郭俪雅教授曾学生参加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声乐比赛独唱(乙组)三等奖,广东省第十二届大中专学生校园十大歌手大赛高校专业组三等奖。

器乐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赵晓军(教授)

团队负责人:陕海峰

团队成员:马强、张雨萌、刘有、邓巧、倪雅琴、徐梦怡、张哲等

器乐教学团队主要承担本专业钢琴、西洋管乐、民族器乐等技能课程以及管乐团、民乐团等合作性实践课程。近年来立项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一项,校级课题四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钢琴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杜刚(特聘)

团队负责人:李宇赜

团队成员:夏卓蕾、许敏怡、肖玏、牛嘉、刘思宇、卢安琪、杨卓尔等

钢琴教学团队主要承担本专业钢琴技能、钢琴即兴伴奏、钢琴弹唱等课程,特聘岭南师范学院杜刚教授为团队带头人。近年来主持校级课题两项,参与市级课题一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多声音乐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蔡觉民(教授)

团队负责人:蓝洁莹

团队成员:柯柳君、招韵雯、田园、吴惠胤、杨娇、曹柳银等

多声音乐教学团队主要承担本专业作曲理论方向课程,一贯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原则,积极营造教学科研良性互动效应,从而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变为教学成果的效率。近年来,立项省级课题两项、校级课题4项以及各种学术论文20余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