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招生专业 > 正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5-06-20 作者:管理学院 浏览次数:

一、专业定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依托湛江科技学院建设“应用性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立足粤西地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培养掌握现代化公共管理理论,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方法,解决公共事业问题,服务区域公共管理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跨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行政公务、社会工作及数智技术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和创新创业关键能力,能够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等组织中从事行政公务、公关管理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为什么选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1.省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服务专业。

2.50%以上教师为双师型教师,教师持有人力资源管理师、社会工作者等多类型职业证书。

3.与湛江红十字会、湛江市博物馆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提供优越条件。

4.科创融合、专创融合试点专业,与地方主管部门、社区、社会团体密切合作,系统化开展调研、实习、志愿活动等多项业务。

四、培养规格

(一)学制学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修业年限最长7年。毕业要求修满150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二)毕业要求

1.素质要求

(1)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热爱祖国和人民,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的理想信念、公共精神、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2)具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符合时代发展的公共管理意识,具备创新创业的思维与素质;(3)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2.知识要求

(1)掌握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公共管理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熟悉公共管理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知识,熟悉行政公务管理与决策、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的知识;(3)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运用方法,熟悉统计学和定量研究方法,掌握统计分析和大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

3.能力要求

(1)具有行政公务所需组织与策划能力,能够高效完成公文撰写与项目策划,具备独立开展社会服务与社会调研的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深入分析与全面评估复杂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2)具有运用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高效处理公共事务信息、优化政务流程的能力,能够为公共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具有一定的创业思维与能力,掌握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课程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多元素养教育课程四大模块。

                                         核心课程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公共关系学A、社会保障学、社会工作概论、公共工程项目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法学概论、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实验、实践类课程

专业认知实习、社会调研实践、智能策划实践、公共管理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无领导小组面试实践、社会工作者实践、公共管理决策模拟实验、政务大数据综合实验、智慧公管综合实验

六、师资队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半数以上教师拥有人力资源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七、教学条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资源丰富,以经济管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建有公共管理智慧创新实验室、新商科大数据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互联网+企业运营实验室等多个高水平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校内实验教学平台;校外与湛江市军休管理中心、湛江市红十字会、湛江市博物馆等单位建立深度合作的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为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培育提供良好的平台。

八、就业方向

适合在党政机关、文教、体育卫生、特殊教育、社会保险、社会工作、艺术等公共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机构、公共事业企业、社会团体及社会组织中,从事管理规划、政策研究与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外事交流、宣传策划、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

承办湛江市教育局“孤独症关注月融合教育宣导活动”

学生在湛江市博物馆实习

学生参加湛江市红十字会救护证培训实习

学生参加“关爱特需儿童传递温暖力量”志愿服务活动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教育城新坡路1号  管理学院  学院办公室电话:0759-3263850 学生工作办公室电话:0759315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