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学院要闻 >> 正文
谢佩帛:做产教融合的探路人
发布时间:2025-08-16 发布者: 浏览次数:

【编者按】提及会计学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她或在课堂上融合创新创业案例教学;或在撰写企业对接产教融合策划方案;或在带领学生访企实践中为学生指点迷津。她就是审计系审计教研室主任谢佩帛副教授,一位将产教融合视为育人沃土的师者。今天,让我们走近谢佩帛老师,聆听她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道路上开垦拓路的故事。

不辞辛劳,搭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桥梁

“您好,请问您是XX公司总经理吗?我是湛江科技学院会计学院的谢佩帛老师,希望与贵公司合作对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电话那头,谢佩帛老师详细地阐述着与企业对接产教融合策划方案,出彩的方案总是能立即打动企业负责人,并顺利获得与企业对接产教融合的机会。放下手中的电话,谢老师又马不停蹄地制定参访工作计划,整理学生访企采访稿,为学生购买出行保险,联系访企接送车辆......这是谢佩帛老师日常工作的部分写照,也是其近一年的教学研究重点——基于产教融合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不断精进,夯实教学底座

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创新改革,谢佩帛老师带领教学团队在混合式一流课程、课程思政、专创课程、智慧课程四个课程改革方向上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在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上,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进行了重构,在此基础上,提出“线上自主+线下翻转+双创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打造分阶式的教学资源,构建课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以及多主体、多元化、系统性、全目标性的课程考评体系;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绘制家国情怀、身心素养、职业素养、学科素养四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课程思政考核体系。采用师生共建案例的教学资源开发模式,将共建案例制作成微课视频并上网,扩大思政教育的场域;在专创课程建设上,收集整理了556个专创案例,并原创了14个数字化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案例;在智慧课程建设上,已形成课程知识图谱、思政图谱、能力图谱、问题图谱,构建数字化教育底座。从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到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从校级混合式一流课程到教育部一流课程建设;从校级各类教学比赛一等奖到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从学校“精彩一课”微课到新华网新华思政;课程建设已形成丰富的成果和坚实的基础。

教学比赛获奖证书

示范课程上线新华网新华思政平台

永不止步,探索产教融合之路

“老师,您在课堂上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这门课程即没有虚拟仿真,也没有企业实践,我们的知识应用能力无法养成”,这是一位学生跟谢佩帛老师讲的话。谢老师犹如醍醐灌顶,产教融合是一条新的改革路径,但是如何与企业对接,建立什么样的产教融合模式,如何保障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让谢老师犯难。

经过大量的相关文献研究,以及向经验丰富的教授讨教之后,谢老师终于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产教融合路径——即“专业与职业协同、学校与企业协同、师生与员工协同”以及“培养标准与岗位要求融合、教学资源与产业平台融合、双师团队与业务项目融合”的“三协同三融合”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三协同三融合”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实施一年来,成功对接4家湛江本土企业,近200个学生进行了访企实践。学生为企业撰写的商业计划书、营销策划书、风险评估报告等被企业管理层认可并采纳。

应葵雕刻艺术有限公司访企实践合照

廉江市日禾民间工艺社访企实践合照

亦师亦友,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当然,“育人”不能只停留于教学。谢佩帛老师认为,教师的职责远不止于教书,更在于关怀学生的身心成长。她常常向学生敞开心扉:“无论是专业上的疑难,还是生活中的困扰,都可以来找我交流。”在平时与学生相处模式中,谢佩帛老师总是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既能够督促学生们认真学习,又能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支持和鼓励。她表示,每当学生在学业、生活等方面取得进步,她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并给予学生奖励和鼓励。

学生微信采访截图

【后记】“如何成为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这是谢佩帛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既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还需要承担起塑造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责任,让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应有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信心。谢佩帛老师的教育之旅是一段充满奉献与勤勉的旅程,她在教研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学生成才之路指明方向。未来,她将继续以谦虚勤学的态度不断磨砺自己,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培育桃林。

初审:钟小娟

复审:杨国臣

终审:韩 冰


官方公众微信号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教育城新坡路1号  电话:(0759)3263892 (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