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晚,音乐舞蹈学院第三届艺术实践月系列活动开幕式暨高水平讲座于新湖校区音乐厅顺利举行。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李北达副教授受邀来院开讲,学院樊蒙蒙院长、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开幕式并聆听讲座。

第三届艺术实践月系列活动现场
在热烈的掌声中,樊蒙蒙院长致开幕辞。她指出新时代的青年艺术学子肩负着以艺术培根铸魂、以美育启智润心的使命担当。第三届艺术实践月以“艺韵飞扬,智创未来”为主题,将“五育并举、五创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入活动设计,正是希望同学们以青春之笔绘时代华章,以艺术之力铸强国梦想,用专业技能服务国家战略,用创新思维推动文化传承。本届艺术实践月突出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新增AI音乐创作、AI微课教学等前沿赛事,涵盖声乐、器乐、钢琴、计算机音乐、AI微课比赛、舞蹈七大类,并邀请专家学者来院开讲两场高水平学术讲座。一年一度的艺术实践月不仅是同学们才艺的展示,更是学院教学改革的试验田,是人才培养的练兵场。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以赛促学,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本领;专注创新,结合“AI+艺术”大胆探索;以德为先,在美育中激涵养家国情怀,激发青春活力。

李北达副教授开讲
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李北达副教授作题为《非遗舞蹈传承的内在精神力量“信仰”——兼谈2025年湛江年例有感》的讲座。李北达副教授首先讲解了非遗舞蹈的概念,为同学们介绍了四种习俗舞蹈,并详细阐述了如何界定非遗舞蹈,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内在的精神力量。随后,李北达副教授给同学们展示了他今年对湛江年例文化开展实地调研的视频和图文,带领同学们思考在文旅融合的视角下科技与非遗如何有机结合,深入剖析了民俗传统文化在舞蹈编导中的创新运用路径。李北达副教授强调非遗舞蹈不仅是肢体语言的集合,更是民族文化基因与集体记忆的载体。整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深度,其新颖的研究视角和扎实的学术积淀,为同学们理解非遗舞蹈的精神本质、探索传承创新路径提供深刻启示。
本次开幕式标志着音乐舞蹈学院第三届艺术实践月系列活动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