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音文苑
《明天不会到来》——陈方琳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6-01        阅读量:

1989年,火车轰隆而过,一个生命留在了那年春天。

真正拥抱死亡的两个月前,他说:“明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他还没等到明天,这位天才少年便携带四本书,躺在火车的轨道上,静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许多人的梦想,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一样,都只不过是人们逃避这物欲横流的社会的一个借口。结合海子本人的生活经历再去读这首诗,会发现这里面透漏着悲哀的气息。诗中的“房子”是他的意向和情感寄托,房子是他身体的居所,大海是他的精神归宿;死后,房子是他的长眠之地,大海是他的安魂之乡。

海子的房间里没有电视、录音机等,干干净净的,像个坟墓,没有一点烟火气。海子的父亲收拾他的遗物时,不由感叹:“这房间没有一个女主人,没有过日子的那种烟火气,没有温馨实在的,一种家的感觉。”

不止房子没有烟火气,海子本人也少了烟火气。15岁考上北京大学,19岁任职中国政法大学,25岁卧轨自杀。他的人生旅程好像开了加速器,与身边的人脱轨。海子是十年文革后的第二届高考考生,当他在北大读书时,他身边的同学都已经有了丰富的社会资历和人生经验。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人生阅历,眼界和年龄的差异,这个只有15岁的小孩,虽然心有一片海,但还是免不了被忽视。他不善交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社会是残酷势利的,懂得与他人交流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所以,他慢慢地成为了群体的边缘人。还好,有诗歌可以慰藉他的心灵。在去世的前七年时间,他给世界留下了近200万字的作品。

我们已经知晓了结局,回看这首诗,只剩下悲凉。他描述的明天越美好,现实就越残酷。他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却在两个月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说要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自己的幸福,但他自杀的消息传回老家之后,他年迈的母亲哭晕过去;他给每一个陌生人祝福,自己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仅有的一点人间烟火,都留给了别人。

海子是自傲的,作为“北大三剑客”之一,他对自己的才华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西藏》中写道:“他说:这一千年里我只热爱自己。”千年的西藏爱他自己,海子也是。

海子是幸运的,他所属的时代,在冥冥之中推动着他前行。他赶上了十年文革后的高考首班车。有传言说,海子走进昌平的一个小饭馆,对老板说,我没有钱,但是我可以念诗。老板说,我不懂诗,但是我可以请诗人吃饭。那是属于诗歌的美好年代,是商业浪潮来临前最后的辉煌。北岛、顾城、舒婷等群星闪耀,那时候的他们纯朴、自然,开口便是诗和远方。进入90年代后,影视文学、通俗文学、互联网等都在压缩着诗歌的生存空间,诗歌所依附的传播媒体急剧跌落,诗刊出版艰难。“诗歌无阵地,诗人无读者”。周云蓬说:“站在喧嚣浮躁的九十年代的门口,海子说,你们自己玩吧,我就不进去了。”理想主义者死于青春,活下来的人都已面目全非。

在这个愈发重视生命的年代,很少有人随便死亡,我们可以批评,也可以不屑,但不得不承认,“春暖花开”的梦想依然诱人,“乡间的麦浪”也惹人喜爱,“以梦为马”点燃自己的激情,不负韶华是年轻人的追求。海子存在过,他也依然存在着,在中国文学史上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他带着自己的理想远去了。

春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学智路二号(524094)(0759)3263779 (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