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至7日,湛江科技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南粤雷语传薪”实践团奔赴雷州,开启为期五天的文化探寻与实践之旅。实践团通过线下考察、视频拍摄、采访调研、支教互动等多元形式,沉浸式梳理雷州历史脉络,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以实际行动助力雷州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让古老的雷州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
一、走进石狗工坊:触摸非遗温度,共探传承新路
7月3日,实践团首站走访雷州石狗工坊,与非遗展开亲密对话。踏入工坊,泥土芬芳扑面而来,成员们瞬间被浓郁的手工艺文化氛围感染。在工坊匠人的细心指导下,大家学习揉泥、塑形,看着古老技艺在指间生花。从待烧坯体中,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古老技艺的传承并非简单复制粘贴,而是要融入新体验赋予其生机,让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碰撞火花,焕发新活力。
实践团还采访到雷州石狗非遗传承人陈国玉先生。据介绍,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雷州石狗已通过创新探索焕发活力——开发出105款立体石狗与300多幅线条画,通过博物馆盖章点、推出缩小版石狗等形式传播。但当前传承面临设计创新不足与销售渠道有限的难题,传承人计划与设计专业学生合作并拓展直播渠道,为传承开辟新路径。同时他强调,石狗辟邪、纳福的寓意始终不变,仅在形状上进行创新。这场对话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背后的温度与力量,更明确了文化传承的责任。

实践团成员与非遗传承人陈国玉先生交流图
二、探秘雷州博物馆:梳理历史脉络,播撒文化火种
文化探寻的第二站,实践团走进雷州博物馆,开启与历史文物的“对话”。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成员们从古老石狗雕像、清代狗仔帽等文物中,梳理雷州历史脉络,寻觅岁月留下的珍贵记忆。
参观中,行业代表的关怀让大家备受鼓舞,更坚定了传承文化的决心。遇到前来参观的孩童时,成员们化身“小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文物故事,播撒文化火种。
从古朴瓷器到传统婚俗展品,再到“小竹林”石狗展区,雷州文化在一景一物中鲜活呈现。每一次驻足凝视,都是与历史的深度交流,仿佛能听到岁月的回声在耳边轻响,编织出动人的文化旋律。

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讲解图
三、漫步雷州街巷:挖掘文化内涵,记录方言传承
为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与“三下乡”号召,7月4日,实践团走进茂德公4A级景区、三元塔、曲街,通过实地考察、拍摄及发放问卷,深入挖掘雷州文化内涵,了解雷州话传承现状。
在茂德公景区,仿古城楼巍峨伫立、雷剧墙绘色彩斑斓,处处彰显雷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员们还偶遇一支舞狮团队,其娴熟精彩的表演行云流水,让人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后,大家来到三元塔,仔细考察建筑细节,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并积极与游客、当地居民交流,收集文化传承建议。

实践团队与舞狮团队合影图
夜幕降临时,成员们走进曲街,这里灯火璀璨,骑楼与写着雷州方言的霓虹灯牌相互映衬,绘出独特的雷州城市夜景图。大家走访商铺、与路人亲切沟通,认真记录下雷州话在各类场景的使用情况。此次实践收获丰富素材,实践团表示将持续为雷州文化传承及“百千万工程”推进贡献力量。

实践团在雷州街区合影图
四、聚焦雷语教育:调研需求痛点,规划传承策略
7月5日,实践团来到雷州西湖畔,通过发放问卷与访谈,收集当地居民对雷语教育的需求。调研显示,53.19%的受访者为18-30岁年轻群体,超74%的人愿意学习雷州话,表明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有浓厚兴趣和认同感;但58.51%的受访者认为,年轻一代对雷语学习兴趣缺失是传承面临的主要困境。同时,超75%的人愿意传播雷语,78.72%的家长希望能教孩子雷语。这些数据为后续制定雷语传承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天中午,实践团前往纪家镇恬神村,为支教课程与仪式规划做充分的准备。结合调研数据,成员们设计了语文、数学、英语分层教学方案,策划了雷语文化体验、科学小实验等趣味课程,并细化挂牌仪式、开课仪式、结课仪式流程,为文化传承与乡村教育搭建桥梁。

实践团调研问卷节选

实践团调研结果整理图
五、深入乡村走访:聆听历史故事,拉近心灵距离
为进一步在恬神村开展实践,7月6日,成员们挨家挨户走访,倾听老人们讲述雷州历史与雷语传承的故事。老人们的话语中满是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成员们深受感动。

实践团走访老人现场
走访途中,恰逢村民晾晒稻谷,成员们主动帮忙翻动稻谷、搬运工具。在劳动中,拉近了与村民们的距离。当天下午,实践团前往了海联小学,与陈清校长举行见面会,详细介绍实践目的与课程规划。双方就教学安排达成共识后,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陈清校长与实践团负责人陈劲柏老师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掌声中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仪式后,成员们分工布置教室,悬挂标语、绘制黑板报,让朴素的教室焕发生机,为后续支教营造良好氛围。

实践团与陈清校长过牌仪式现场
六、支教开课启智:多元课程赋能,点燃求知热情
7月7日,海联小学迎来支教开课日。清晨的开课仪式上,实践团通过“破冰行动”迅速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详细介绍涵盖文化知识、素质拓展及兴趣培养的多元化课程体系,成功点燃孩子们的求知热情。
当天的课堂精彩纷呈:心理课上“手掌画心”活动引导孩子们用画笔表达内心情感,在创作中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数学课结合生活场景,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锻炼思维、感受数学的魅力;历史课以故事化方串联本地遗迹与国家历史,厚植家国情怀;知识大科普环节拓宽了孩子们的认知视野,让他们了世界的广阔与奇妙;知识竞赛激发孩子们学习热忱,大家争相竞答,现场气氛热烈;体育课上,接力游戏与跳绳项目让孩子们释放活力,尽情享受运动快乐。

实践团开课仪式现场

实践团“趣味历史课”现场

实践团“趣味数学课”现场

实践团与孩子们课堂互动现场
“南粤雷语传薪”实践团的雷州之行,从探寻非遗技艺到触摸历史脉络,从调研方言现状到开展乡村支教,每一步都凝聚着成员们对文化传承的担当。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耕雷州大地,以青春之力推动雷州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让非遗薪火在新时代持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