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2025年7月6日至12日,湛江科技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童心筑梦实践团的14名学子奔赴阳江市阳西县,围绕“学生阳光发展”与“科技点亮青春”两大主题,开展红色文化调研与为期七天的支教活动。在苏村小学,他们用丰富多元的课程,为30名孩子打开了知识与梦想的新大门。

实践团与校领导合影留念
7月8日至9日,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之心,走进阳西县泰安堡与边海红色展区,开启沉浸式红色历史研学之旅。踏入泰安堡,斑驳的夯土墙与高耸的瞭望哨静默伫立,无声诉说着往昔峥嵘岁月里,当地群众保家卫国的英勇故事。
边海红色展区以“边海红旗”精神为核心,全面呈现边海村的发展脉络、辉煌荣誉与乡村振兴新貌。展区以阳西县革命史为叙事主线,通过珍贵的党建成果展示、革命志士的感人事迹、丰富的文物陈列,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值得一提的是,展区还设置了展互动屏,带领参观者展望未来,感受红色精神的时代传承。
站在泰安堡的瞭望塔前,实践团成员们感慨万千,眼前的历史遗迹让他们深刻意识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在泰安堡红色展区调研现场

在边海红色展区调研现场
调研真谛,不仅在于“看”与“听”,更在于“传”与“融”。实践团带着从红色遗迹中汲取的精神养分,将鲜活的红色文化元素巧妙融入课堂教学。通过主题宣讲、故事分享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让“坚定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红色精神跨越时空,在乡村校园落地生根,实现红色文化与乡村教育的深度交融。
在为期七天的支教活动中,实践团为苏村小学的孩子们量身打造了科学探索、红色教育、艺术启蒙、安全知识等多元课程体系,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知识之窗。
科学小课堂上,30名孩子分成5组开展“彩虹搭桥”实验,利用纸巾与水搭建起色彩斑斓的“虹桥”。课后,20名孩子围着老师追问:“明天还能做实验吗?”求知的目光中满是对科学世界的向往。趣味数学课堂里,七巧板拼搭、立体图形搭建等活动,让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直观有趣;红色文化课程中,激昂的红歌与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交相辉映,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美育课程更是精彩纷呈:扭扭棒在孩子们的指尖绽放出无限童趣,剪纸、戏曲脸谱、中国结等传统美学,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华美学魅力;活力四射的爵士舞课程,让孩子们在欢快的节奏中尽情释放童真与活力。

实践团与苏村小学孩子们上剪纸课互动现场

实践团与苏村小学孩子们上诗歌朗诵课现场

实践团与苏村小学孩子们上十六型人格课互动现场
除了知识与艺术的浸润,实践团更着眼于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教育,精心设计了防震减灾、食品安全与健康、急救知识普及等实用课程。课堂上,成员们采用理论讲解、情景模拟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手把手教导孩子们掌握应对困难或灾难的技巧,全方位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为孩子们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在防震减灾演练中,实践团通过模拟地震场景,指导孩子们反复练习避险逃生技能。从最初手忙脚乱到动作娴熟,孩子们仅用数次训练便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最终演练中,30名孩子们仅用1分钟便完成“抱头—蹲桌底—有序撤离”全套动作,较首次练习提速40秒,将“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急能力。

实践团与苏村小学孩子们上防震减灾课互动现场

实践团与苏村小学孩子们上急救课互动现场
湛江科技学院的青年学子们,既是追寻红色根脉的探索者,也是点亮科普火种的播种人。在苏村小学的支教时光里,青春与童心同频共振,多元课程如点点星光,照亮孩子们求知的眼眸。课堂上,孩子们争相追问“还有哪些英雄故事”,好奇的目光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而青年学子们在倾囊相授的过程中,也完成了自我成长的蜕变。这段双向奔赴的实践旅程,不仅镌刻成孩子们童年记忆里最温暖的篇章,更成为青年学子人生路上的精神坐标,激励他们在科技普及、文化传承和社会建设的征程中勇毅前行。
此次阳西行实践活动,为阳西县乡村教育注入青春动能,创新探索出“红色文化浸润+科普教育赋能+乡村教育提质”的融合发展路径,实践团以扎实行动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教育振兴的战略部署,用生动实践为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教育振兴打造出可借鉴、可推广的鲜活范本,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沃土上绽放出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