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华
【师者风范】周自阳:学生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作者:李心雨、胡芷华        来源:         编发:dwxcb        初审:陈小飞        复审:韦雪婷        终审:梁仍扬        发布时间:2022-12-01        阅读量:

编者按: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是灯塔,照亮莘莘学子的求学路;教师是园丁,在传道授业的最前线辛勤耕耘。教师,是最可爱的人。

2022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学校评选和表彰了一批优秀教职工。为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宣传部特别策划了《师者风范》专题报道,讲述受表彰的教职工在教书育人平凡岗位上的不凡故事,向默默耕耘在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们致敬!



“爱学生就送他一门好课。”周自阳老师,在学生心中,他是“大哥”一般的存在,是很多学生的引路人。


周老师和他的“本科生导师制”

“刚工作那几年,和同学们在一起,像他们的老大哥。后来更像一名家长了。”说起如何和学生相处,周自阳老师笑着说。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周老师是同学们口中亦师亦友的“周大哥”。经济与金融学院的周辉同学评价他:“周自阳老师是十分认真负责的人,是我们心中的大哥,在学习、生活和未来规划上,对我们关怀备至,会站在我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周老师课后也常与学生交流学习和生活的问题

同学院的陈宝辰同学则被周老师的课堂折服:“周老师的教学方式生动,常用生活趣事来讲解复杂的知识,枯燥的知识瞬间变得十分有趣,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知识。”

△周老师的课堂上生动有趣,同学们认真听讲

同学们的评价在“本科生导师制”的试行中得到了验证。今年3月,周自阳老师在本系试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他表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都集中在课堂,课堂之外,师生很少有合适的交流渠道。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利于本科生选定自己的专业导师后,导师和学生间有更多的对口交流。导师会结合自身经历和专业优势,对学生开展品格陶冶、生涯规划、学业发展等全方面的指导,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和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既帮助学生解决学业问题,又引导学生强化对自我、大学和专业的认知,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周老师时刻关注学生,在教学上坚持因材施教

“我最近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我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特长,和他们一起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确定大方向和框架。”周老师说道。他在学生身上注入了时间和精力,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敬佩。曾有学生给他发短信说:“老师,你这门课让我对微观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认可,让周老师更有动力,他一直保存这条信息,激励自己不断提升。


他是科研路上的“跋涉者”

在课堂教学中,周老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多维度多视角看待问题,提升自身的认知。他更是不断在喜爱的教育事业上摸索,寻找更好的教学思路。

“理论只是金融工程专业的基础,将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践能力更重要。”周老师注重的不只是课堂上理论知识的传播,更加注重的是金融工程专业在应用方面、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教学。他经常组织校企合作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较好的实习岗位和实践平台,助力学生毕业后更好发展和就业。鼓励学生参加与金融专业相关的大赛,认为这样学生不仅能在比赛的过程中增强专业知识,还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他觉得带队比赛是一种双赢,学生自身能力增强的同时,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周老师始终坚持提升自我认知,坚持在教育事业探索前行

“做科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近两年时间里,周自阳老师独立完成和参与完成科研论文8篇。他认为做科研的初衷是为教学服务。尤其是教学研究,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研究,成果最终都会反馈到教学实践上。只有教育教学的业务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在教的过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一些教研成果,他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应用、改进。“我曾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学习,质疑、讨论。质疑可以认识到问题的所在,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开始。这样的学习效果也好。”周老师表示 ,教研的过程,也是对课程体系的认知和理解加深的过程,能让他更灵活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看着一届届的学生毕业走向社会

看到他们在四年的时光中蜕变

周自阳老师认为

这也许就是一位教育者最大的收获

人生得遇良师

春风化雨

人生至幸


人物简介:

周自阳,经济与金融学院讲师,共产党员。在学校首推本科导师制,实践科学并进,2021年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大赛广东省选拔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获2020-2021学年学校的立德树人奖。

分享到: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