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诈骗手段的智能化、隐蔽化趋势的席卷下,学生群体正成为不法分子的重点侵害目标。为全面提升学生反诈意识,文化传媒学院严格落实网格化防控要求,于4月集中开展反诈专题教育活动,构建“全员参与、精准防控”的安全防线,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精准研判形势,召开专题研讨会
4月15日,文化传媒学院成立学生电信防诈骗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蒋春艳担任组长,全体学工干部协同推进。领导小组召开反诈工作专题研讨会,深入剖析近欺诈骗案件特征及学生群体风险漏洞,制定网格化反诈防控实施方案,明确辅导员、班主任、宿舍长的三级责任体系,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通过防诈专题讨论会议,师生对诈骗话术的辨识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得到系统性强化,在责任细化与风险预判的强力加持下,学院学工队伍风险预警响应速度显著提升,提高了协作的高效化水平,为后续行动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入宿舍末梢,开展宿舍全覆盖宣讲
4月18日,文化传媒学院组织全体辅导员、班主任下沉学生宿舍,结合派出所通报的诈骗案例,开展“反诈进寝室”宣讲活动。活动覆盖全院宿舍,通过剖析刷单返利、冒充客服、虚假投资等常见套路,提醒学生警惕“高收益陷阱”和“情感诈骗”,确保防骗知识直达“最小单元”,筑牢宿舍安全防线。

本次宣讲活动打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面对面的“沉浸式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有来有回的实时问答中,学生主动分享防诈知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不少学生反馈“学会了识别可疑链接”“对陌生来电更加谨慎”,宿舍作为反诈宣传“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正在大大增强。
强化最小单元,组织骨干培训会
4月22日,文化传媒学院以辅导员为单位召开宿舍长反诈专题培训会。本次培训聚焦“如何识别诈骗话术”“紧急止付流程”等实用技能,强化宿舍长“第一责任人”意识,鼓励宿舍长在会后开展长效化学习机制。如在寝室内开展“反诈天天讲”微课堂,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辐射带动全体成员提升防诈敏感度,形成“一人受训、全员受益”的预警机制。


通过培训会的“查漏补缺”,基层“最小单元”的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强化,学生普遍表示“遇到可疑信息会主动寻求帮助”,基层防控网络的响应效率显著提升。
凝聚全员共识,召开主题班会
4月24日,文化传媒学院学院组织全体班级召开“人人防诈,全员行动”主题班会。班会通过播放反诈警示教育片、剖析校园典型案例、集体宣誓等形式,深化学生对诈骗危害的认知。在班会尾声,辅导员还重点分享了防诈口诀,推动防诈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班会结束后,学生举报可疑信息的主动性增强,掀起了一股防诈知识共享的浪潮,“不轻信、不转账”的防诈理念正逐渐内化于学生的心理共识,外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
本次反诈教育专题活动覆盖全院师生,通过“4月集中攻坚+长效深化”双轨模式,文化传媒学院初步构建起全链条防控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诈意识,切实守护学生的财产安全。此后,文化传媒学院方面亦会开展多类型、深层次的反诈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巩固教育成果,敬请广大师生持续关注后续活动,携手打造更安全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