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暑假贵州丹寨非遗文化之行---姚婉星

作者:admint 时间:2020-09-11 点击数:

贵州丹寨非遗文化之行
      结束完6天的贵州非遗之行,内心却依旧久久不能平静,或许是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必然有一次新的感触,依然惦念着这个地方的青山绿水,惦念着这个地方的古朴雅致以及在这儿结交的可爱人儿们。
      在这个低调而又神秘的中国秘境暗藏着古老而又深厚的独特文明,开始正式行程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中国十大最美梯田之一的高要梯田,“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洞天是人间”,让梯田不仅藏着神秘而魁丽的风光,并且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进入高要村我们还参观了不老泉,舀一勺不老泉品尝,甘甜清冽回荡在唇齿之间。
 

 
 
 
 
 
       中午来到蜡染馆,听蜡染师傅介绍蜡染文化,了解到贵州丹寨在远离城市的烟火中,流传的是迄今为止任然保留的传神手绘,在蜡染馆的墙上是36位蜡娘的名字和照片,墙的最上角写着一句话“一群人 一件事 一辈子” 让我颇为感动,蜡娘们用一辈子坚守她们手中的文化,用最原始的蜡染长布延续着几百年的手艺,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让蜡染技艺永不凋零。

 
 
 
       晚上回到鸟笼之乡的卡拉山庄,一起学习简单的苗语,“早上好——mojiyou” “把酒满上——nuobadede” “没关系——anuoyi”…… 刚开始我认为学习苗语只是为了与当地人进行一些简单的沟通,但后来听到老师的介绍才知道,苗语在当地的使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当地的年轻人绝大部分还是使用汉语,而对于苗语的运用只停留在会听的层面,苗语正面临语言传承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阻碍了苗族文化的发展。
       第二天我们乘车来到万达扶贫茶园参观都匀毛尖茶山并采茶,听茶艺师傅介绍都匀毛尖的悠久历史,都匀毛尖又名“细毛尖”并由毛泽东亲笔命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体验采茶、炒茶和品茶,体验茶叶的制作:采摘,杀清,揉捻,作形烘培起锅。吃过午饭后跟着茶艺师学习泡茶、品茶并学习茶艺知识,通过与茶艺师的沟通发现,当地实施的茶园扶贫政策一定程度上给茶园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益,对茶农来说,通过采茶的劳动获得以实现茶农脱贫,茶园老板也有了更多的经济保证和政策支持,茶园也从以前封闭的单一工作模式转变为自产自销的茶园经济模式,让万达扶贫茶园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正式行程的第三天是体验古法造纸,感受非遗文化的精彩万象,看着匠人细心制造,选料,打槽,加花,抄纸,压纸,晒纸等工艺,无不体现匠人精神。而丹寨古法造纸,如今正面临失传,村中如今只有七八家造纸坊,且造纸产量较低,历史与技法正等着我们宣传和记录。在贵州丹寨石桥,参观古法遗址大岩桥并深入保存最完整的苗寨之一——大簸箕村进行调研。在调研发现,村中现状还是较为贫困,大多数人都为自给自足的状态,与外界接触较少,也有一些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中。“脱贫”仍是村落首要目标。
 
 
 
 
 
       体验非遗传承的最后一天便是制作鸟笼,我们来到离卡拉山庄只有五分钟路程的鸟笼师傅家中,师傅为我们介绍了鸟笼的制造流程,卡拉村中所看到的鸟笼都是纯手工制作,到处弥漫着的浓厚的鸟笼文化气息,让我不得不再次感叹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珍贵工匠精神。由于大鸟笼制作需要一天的时间,我们只制作了方形鸟笼,制作过程中竹编的长度需要有一定的要求,要先用竹子将框架理出才能将压好的竹签一点点插入框架之中。看似简单的方形鸟笼也把我的手指磨得通红,可想而知,村中精致的纯手工编制的鸟笼需要多少年的技艺打磨才能够如火纯青。

 
 
 
 
 
       此次丹寨非遗体验项目还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每晚必到的“狼人杀”小分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相聚一起,与一群人每天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白天做志愿,下午一起逛万达小镇,唱着“朋友”成为每个人的独家记忆,六天时间已然成为我心中的小美好,总归一句“来一趟,玩开心”。愿奔向五湖四海的人儿们带着美好继续向前,愿丹寨这个纯净温暖的地方能够将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愿一路向前,万事皆顺意。

Copyright@2005-2008 by 湛江科技学院,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学智路二号(524094)联系电话:(0759)3092199(院办)3263968、3871311(招生)

粤ICP备06028243号